(原标题:绿水青山 气象添彩)
陕西商洛木王国家森林公园风光 许奥博摄/光明图片
湖南永州千家峒国家森林公园大泊水景区一角 本报记者 秦伟利摄/光明图片
陕西丹凤陈家沟村,陈军启正在葡萄园劳作。本报记者 邹晓菁摄/光明图片
【生态聚焦】
朝晖夕阴,云雾晴雨。变化万千的气象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相应的气象服务,则在提供天气预测的同时,为守护绿水青山、助力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加精细化、专业化、多元化的气象力量。正如中国气象局局长陈振林所说:“气象服务就像是助力生态更美的那一把‘盐’,看似稀松平常,实则不可或缺。”
暑去秋来,行走在迷人的生态画卷中,我们见山、看水、望海,体味气象服务那把“盐”是如何让绿水青山添彩的。
见山 山川“氧”人
“秦岭最美是商洛。这里气候好,空气中负氧离子指数高,空气‘氧’人哩!”陕西省商洛市气象局局长张向荣一句话,点明了这座陕南城市的发展优势。
商洛市位于秦岭南麓,全市森林覆盖率69.6%。走进商洛市镇安县木王国家森林公园,空气清新、气候温润,游客中心门口的一块“绿牌子”引人注目: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2900个,穿衣指数、花粉指数等也在滚动显示。
这些数据,来自气候康养信息监测站,分别设立在公园、学校、小区、旅游景区等地。
“不断精细化的气象监测、场景化的气象服务技术,让游人‘有期而遇’特色自然景观成为可能。”镇安县气象局局长周焕成道出了气象服务对秦岭区域生态旅游的重要性,“毕竟,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比如,云海等极致气候是秦岭区域的特殊旅游资源,为了方便游人观云海,当地会进行气象监测,通过气象康养显示屏、微博等方式,向游人发布何时会出现云海等信息,游客可据此安排行程。
更令人流连忘返的是山里醉人的氧。越往山里走,空气越温润。“山里平均负氧离子浓度可达每立方厘米50000个,来了多吸几口空气,身体就舒服了!”周焕成说。
沿着秦岭山间的高速路继续前行,车窗外满眼苍翠。群山环绕中,一座山水间的网红打卡地让人驻足——商洛市商州区三岔河镇。
三岔河镇位于秦岭腹地,沟壑纵横、谷岭相间,是典型的山地立体气候。这里的山泉水冬暖夏凉,是冷水鱼养殖的“天然渔场”。“我们养殖的是虹鳟鱼、金鳟鱼和鲟鱼,都属于冷水鱼。选址在三岔河主要看重这里的水和天气。”三岔河镇镇长孙为艳介绍,“我们还建了网红民宿,游客可在这里听鸟鸣山涧、看溪水潺潺,将心中的田园梦想安放于此。挖掘特色气候资源优势,我们把旅游产业和生态农业结合起来,将自然资源转化为高产值的生态产品。”
得益于秦岭腹地的独特地理气候条件,商洛市的葡萄、核桃等农副产品颇负盛名。葡萄喜温,位于秦岭南麓的商洛市丹凤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在丹凤县棣花镇陈家沟村,一大片葡萄园映入眼帘。就在前一天,该县的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有了这场雨,葡萄青果就不会被高温天气灼伤了。”谈及气象服务对农产品的助力、对农民的帮助,负责村葡萄园田间管理的陈军启最清楚。
“以前只知道我们这里好,但具体怎么好,说不上来。气象大数据直观地讲了出来,为我们秦岭的区域发展指明了方向——深挖气候生态资源。”镇安县副县长周忠海道出了当地人的心声。
看水 水润潇湘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永州,位于湖南南部、湘江上游。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此留下千古名篇《永州八记》,小石潭、钴鉧潭、袁家渴……其笔下的每一处美景都有着溪的灵动、潭的幽静,令人心驰神往。
千年后的今天,水依旧是永州一张亮丽的名片。于萍岛汇合的潇、湘二水,勾蓝瑶寨的小桥流水,千家峒国家森林公园的如练瀑布……这一幅幅美好生态画卷的绘就,离不开气象的助力。
气象智慧,守护着这片绿水青山。
作为传说中的瑶族古都,永州市江永县千家峒是瑶胞心中向往的桃花源。来到千家峒国家森林公园大泊水景区,山上郁郁葱葱,山下流水潺潺。拾级而上,千回百转间,大泊水瀑布从山顶“飘”落,蔚为壮观。
每年的5月到6月是千家峒的旅游旺季,同时也是江永县的主汛期。如何既让游客看到美丽的瀑布,又能充分保障安全?“这需要与当地气象部门合作。”江永县旅游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李星介绍,“气象部门提供降水量等专业数据,我们据此研判是否关闭景区,抑或对游客进行风险提示。各景区工作人员会查看每个风险点,以便加固木桥等相关设施。”
气象智慧,让古人笔下的诗情画意更好地展现在今人眼前。
永州零陵古城旁,潇水与湘江交汇处,有一萍岛,这里正是潇湘八景之首——“潇湘夜雨”所在地。夜晚的萍岛,雨丝落在青砖黛瓦间、树叶芭蕉上、湘江潇水中,窸窸窣窣,汇成一段美妙的乐章。
作为典型的天气气候景观,“潇湘夜雨”因雨成景,但并非所有夜雨都适合观赏。当地气象专家分析,当小时降水量在0~20毫米时,观赏“潇湘夜雨”较为合适。而一旦雨势变大,就要做好相关预警和安全保障服务。“今年4月底,我们接到气象部门上游面雨量预报,出于对游客安全考虑,‘五一’期间萍岛并未对外开放。”景区工作人员吕晟介绍。
“我们将逐步细化景观预报,让游客更方便地感受‘潇湘夜雨’的美。”永州市气象局局长黄海涛表示。
气象智慧,让更多游客一睹山花烂漫。
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永州市双牌县。沿着蜿蜒的山路行进,每到春季,漫山遍野都是竞相开放的杜鹃花,引得众多游客争相在花海留下美丽的身影。
游客为何如约而至?“这有赖于县气象局的花期预报。”双牌县文旅局副局长卢小花笑着说,“花期预报助力景区推出相关活动,方便了游客安排行程。”
除了花海,云海、雾凇等天气气候景观也是阳明山的“常客”。“今年年初,我们尝试开展了几期雾凇预报,在保障游客安全的前提下,让雾凇成为阳明山新的亮点。”双牌县气象局局长王刚告诉记者。
望海 “蓝野”放牧
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梅岭镇,一望无际的海面上,方形设施排列整齐,犹如原野上规整的良田。海风强劲,渔船不时穿梭其间。
行船约半小时,记者踏上一块“移动岛”。“这种由竹竿绑成的渔排是诏安的牡蛎养殖设施,每块差不多有一亩。”诏安县牡蛎协会会长黄洪滨蹲下身,从缝隙里拽出一个长条形的网笼,“诏安的牡蛎肉质饱满,营养价值高,全国市场上售卖的每10只牡蛎中,就有1只产自诏安。”
被誉为“中国生态牡蛎之乡”的诏安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海域水体透明度高、日照时间充足、无工业污染、富含有机质,有利于水中浮游生物生长,是牡蛎繁育、索饵、生长的优良场所。近年来,诏安形成育苗、串苗、养殖、加工等完备的牡蛎产销链条。
海上天气变幻莫测,给海上作业带来不小的困难。
想起去年9月台风“海葵”登陆的场景,养殖户沈东鑫仍心有余悸:“接连下暴雨,海水变浑了,牡蛎幼苗没法长大。还有,打雷刮风会吓得成体牡蛎‘吃不下饭’,变瘦可就不好卖喽!”好在“海葵”到达前,漳州市组织多位技术骨干,奔赴养殖海域一线指导养殖户提前采收成熟牡蛎,加固下沉全县2000多亩养殖设施,并组织养殖人员及时撤离,给大家打了一张气象服务“保障牌”。
要为养殖“保驾”、为出海“护航”,掌握气象信息尤为关键。走进诏安县“海上牧场”气象信息服务站,一块蓝色大屏上,降水量、气温、风速、风向等信息清晰直观,并每小时更新。
近年来,诏安县针对重大灾害天气过程和不利气象条件,提炼牡蛎全链条生产气象预报服务重点,积极开展海上渔业气象靶向服务,在梅岭镇牡蛎养殖区城洲岛建成“海上牧场”气象观测站,布设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如此一来,发生重大灾害性天气时,养殖户至少可以提前12小时收到预警信息,及时规避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
“有了这些配套完善的气象服务设施,摸准大海的‘脾气’就不难了。”黄洪滨信心满满。
气象生,万物新。气象添彩,正让绿水青山更加生动美好。
(本报记者 邹晓菁 秦伟利 李春剑)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